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 项目英语

编辑:女人资料网2019-10-08 18:00:34 关键字:
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 项目英语,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这里有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的图片,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这里的图片均是网友采集,与本站无关。

欢迎点击关注“凯盛医讯”

【核心观点】

1.公司是药物发现市场份额全球第二,亚洲首家及唯一一家跻身进入全球CRO市场前十的企业。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在李革博士等创始人团队的带领下,从创始之初仅650平方米的化学服务实验室起步,已在全球各地设有28个运营基地和分支机构为超过3600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并开展部分医疗器械检测及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近年来,公司收入利润保持快速增长,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1.40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96.14亿元,CAGR达23.45%。2019 H1营业收入为58.94亿元,同比增长29.31%;归母净利润由2014年的4.6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61亿元,CAGR为37.41%,2019H1经调整 Non-IFRS归母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增长32.0%。公司是亚洲首家及唯一一家跻身进入全球CRO市场前十的企业。

2.内生外延并举完善CRO\/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行业龙头充分享受高景气度行业红利。从全球来看,以肿瘤药\/孤儿药+Biotech为驱动力的本轮全球新药研发潮,给全球新药研发外包行业带来了新的动力,而随着医药研发分工进一步精细化,药企聘用医药外包企业意愿增强,外包渗透率提升驱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回到国内,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我国近年来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药品监管改革不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变革持续深化,伴随着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归国和资本注入,中国创新药的发展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国内大型药企从仿到创的迅速转变,以及国内生物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为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他山之石,以国际巨头CRO及CMO公司的发展路径为例,我们认为行业内的重组兼并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一方面将拓展产能和业务范围,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升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深度挖掘客户价值,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强者恒强。药明康德通过对辉源生物、Crelux、RpG及pharmapance等企业的收购,建立了一套全面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服务、临床服务、工艺研发及生产的服务体系,巩固了自身的行业地位,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内生外延并举的策略,进一步完善全球全产业链布局,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3.CRO\/CDMO下游业务快速增长,互利共赢医疗生态系统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在核心业务中国区实验室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临床CRO、CDMO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作为国内全产业链布局的全球CRO&CMO龙头,CDMO服务项目从临床前、临床到商业化阶段订单的转化将成为未来公司CDMO板块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伴随公司在临床研究服务人员的不断增长、区域的不断拓展、以及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临床前CRO订单正在快速转化成临床阶段的订单,未来公司临床CRO板块业绩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在国内和欧美地区加码医疗器械、细胞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研究与生产外包业务,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降低药物研发的准入门槛,并通过学术成果合作、利益共享、投资等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最终形成与更为广泛的客户互利共赢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目录】

1. 药明康德:亚洲第一、全球领先的CRO&CMO行业龙头

1.1 成立于2000年,创始团队为公司实际控股人

1.2 国内医药外包行业的绝对龙头,营收与利润高速增长

1.3 构筑人才壁垒,内生外延并举完善“端到端,一体化”赋能平台

1.4 从培育客户到构建医疗生态圈,公司战略不断升级优化

2. 医药外包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外延并购是行业龙头迅速占据有利地位的必然发展路径

2.1 全球医药外包行业步入成熟期,外包渗透率提升驱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放大

2.2 创新药研发进入黄金时代,国内CRO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2.3 他山之石:外延并购加速一体化平台构建,全面服务体系构筑行业龙头

3.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是核心业务,CDMO\/CMO及临床CRO业务是未来业绩的主体增量

3.1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全球领导地位,新盈利模式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3.1.1 药物发现服务全球领先,收益共享模式赋予业绩高弹性

3.1.2 完善分析测试服务产能建设,WIND平台持续强化板块间协同作用

3.2 CDMO\/CMO: 早期项目逐步向后期项目转化,MAH制度提供增量空间

3.2.1 质量管理全球领先,技术优势奠定公司创新药CDMO龙头地位

3.2.2 早期项目向后期转化,产能升级打开成长天花板

3.2.3 充分享受MAH制度红利,国内业务高速增长

3.3 临床CRO及其它CRO服务:SMO业绩逐步兑现,临床CRO是公司未来长期增长引擎

3.3.1行业规模空间大,公司临床CRO业务增长高潜力

3.3.2 SMO业务发展迅速,津石跻身为国内一线服务商

3.4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业绩持续增长,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潜力较大

3.4.1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正处于培育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3.4.2 积极布局医疗器械检测业务,由美国子公司开展

4. 收入毛利预测

5. 风险提示

1.药明康德:亚洲第一、全球领先的CRO&CMO行业龙头

药明康德在创始人团队的带领之下,成为了全亚洲唯一一家进入全球CRO市场TOp10的企业。2018年公司以96.14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医药外包市场第九位,其收入规模远超国内其它外包企业,是国内CRO&CMO行业的绝对龙头。在人才建设层面,公司发布多次股票激励政策,深度绑定核心人才,拥有了一支业界极具知名度的科学家团队;在服务及技术层面,公司通过并举“内生建设与外延并购”两大措施,快速打造了业务范围涵盖新药研发从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生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平台;在商业战略层面,公司聚焦大型药企的同时逐步培育全球中小型企业,持续挖掘其快速成长的长期价值,公司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医疗生态圈,赋能创新技术,投资业务收益具备可持续性。

1.1成立于2000年,创始团队为公司实际控股人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12月,GeLi(李革)及Ning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四人为公司创始人,开创了中国本土医药外包服务的先河。从创始之初仅650平方米的化学服务实验室起步,药明康德已在全球各地设有28个运营基地和分支机构为超过3600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的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并开展部分医疗器械检测及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

2015年私有化重组后药明康德在A股、港股上市,创始团队中李革赵宁夫妇、刘晓钟及张朝辉四人队构成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为27.76%,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2国内医药外包行业的绝对龙头,营收与利润高速增长

药明康德已成为全球排名前十、中国排名第一的大型国际医药外包企业。2014-2016年,以化学服务起步的药明康德在全球药物发现CRO市场份额上位列第二位,占比3.0%。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药明康德是唯一跻身进入TOp10的中国CRO,2018年以96.14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医药外包市场(以收入计)第九位。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新药研发从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到生产整个生命周期,其收入规模远超国内其它外包企业,在国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收入与利润高速增长,中国区实验室及CDMO\/CMO服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1.40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96.14亿元,CAGR达23.45%。2019 H1营业收入为58.94亿元,同比增长29.31%。归母净利润由2014年的4.6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61亿元,CAGR为37.41%。2019 H1归母净利润为10.57亿元,同比下滑16.71%。其中2015年归母净利润较2014年出现负增长情况主要原因为药明康德为实现公司私有化产生了1.89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2019H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公司所投资标的的公允价值变动,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增长32.0%。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与CMO\/CDMO服务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H1占比分别为50.71%和19.14%。从收入来源来看,2018年美国及中国地区占比分别为54.55%、25.44%,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地区。

1.3构筑人才壁垒,内生外延并举完善“端到端,一体化”赋能平台

持续吸引高端人才,助力公司高速成长。短短六年间,公司从5000多名员工迅速扩展到19042名员工,预计到2019年年底,员工人数将达到21000人。其中6657名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967名获得博士或同等学位。按照职能及地区来看,其中87%以上均为公司的技术人员,超过91%的员工来自中国地区。公司研发实力雄厚,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多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以公司未来高增长潜力业务CDMO\/CMO及临床CRO来说,合全药业首席执行官陈民章博士率领一众曾在默克、诺华、Lexicon、埃兰制药及华海担任过重要职位的领导团队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化药CDMO平台,拥有14年美国临床管理经验的康德弘毅总经理李勇军医学博士携手具有丰富数据统计与分析、临床项目管理及申报经验的美国团队一齐建设以中美双报为起点的全球化临床服务平台。

多项激励计划,深度绑定核心人才。2018-2019年期间,公司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股票增值权等方式多次发布股票激励政策,拟授予合计2792人次,覆盖员工占比15.37%,全面覆盖公司各地区、各层次的核心技术人才。公司所处的人才密集型CRO行业是一个以技术人才构建主要竞争优势的行业,但该行业内人员流动率普遍较高。公司推出多项激励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锁定技术人才巩固公司的龙头地位。

加强内生建设,持续推进能力和规模建设。2018年公司全球实验室、工厂和办公室总面积已达到549万平方米,预计到2022年总面积可上升至115.8万平方米。快速扩张公司规模的同时,恪守全球最高质量监管标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球顶尖质量的服务。在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方面,公司临床前实验室获得了OECD、NMpA的GLp认证,并通过了美国FDA审查,生物分析实验室通过美国FDA审查、获得OECD以及NMpA的额GLp\/GCp认证;在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方面,公司医疗器械测试中心已通过CNAS认证;在CDMO\/CMO服务方面,小分子新药CMC研发平台通过美国FDA审查,新分子创新药商业化原料及GMp中间体生产基地获中、美、欧盟、日本、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政府监管机构批准,制剂生产基地通过欧盟药品管理局GMp认证。

加速外延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在外延并购方面,公司先后收购了AppTec,Crelux,百奇生物,辉源生物,RpG及pharmapace等多家优质公司,在自身临床前服务,临床服务等已覆盖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医疗器械,细胞和基因治疗等业务,不断进行产业链延伸,扩大自身业务范围,增强客户粘性。

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高标准、全产业链、与客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将具有相当程度的竞争壁垒,纵向一体化发展是外包服务龙头加大自身优势的重要战略布局。药明康德并举“内生建设+外延并购”两大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司能力和规模的建设,产业链迅速延伸,为全球客户提供贯穿新药研发和生产全产业链的服务。

1.4从培育客户到构建医疗生态圈,公司战略不断升级优化

高粘性且不断扩大的客户群,“长尾”战略为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公司拥有庞大、多样且忠诚的客户群,2015-2019H1期间,前十大客户保留率100%,2019H1公司94.5%的收入来自于原有客户。得益于“一体化、端到端”的赋能平台,业务板块间协同作用显著,27.6%的客户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的服务,占公司收入比重的79.2%。随着公司赋能平台服务数量及类型的不断增强,公司新老客户数量稳步增长。2019上半年期间,公司新增客户近600家,累计至今,公司已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3,600家活跃客户提供服务,覆盖所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

公司全球TOp20药企销售金额上升的同时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呈降低趋势,2016-2019H1,分别为40.36%、36.02%、33.16%和26.96%。2019上半年,全球“长尾”客户与国内客户给公司带来了43.05亿元的收入,此类客户多为中小型药企或生物科技公司。这类公司因自身轻资产的特点更倾向于将相关研发生产业务外包给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公司。在寻找药物研发生产服务商时关注公司的品牌声誉和研发能力,尤其是“CRO+CMO”全流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这类公司往往从药物发现阶段就开始需要药物研发服务公司提供服务,并一直伴随其产品研发至上市的整个流程。药明康德作为国内一体化CRO&CMO龙头,积极培育“长尾”客户,挖掘其快速成长的长期价值,从早期阶段入手,跟随项目发展,提供贯穿新药研发和生产全产业链服务。

构建医疗生态圈,投资业务赋予公司业绩高弹性。药明康德凭借庞大的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多元的客户群需求,降低药物研发的准入门槛,致力于成为推动不同参与者互动的催化剂,最终形成完整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公司赋能平台旨在向参与者提供新药研发所需的研发能力、产能和资金,这些参与者包括制药公司及医疗器械制造商、学者及科学家、药店及实验室、医院、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医生和非营利机构。目前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与生态系统中参与者建立联系或成为其中一员:(1)并购或与其它企业成立合资企业,补充现有服务能力或获得新服务平台从而服务于更多得参与者;(2)与制药企业合资研发,布局新型领域;(3)通过成立专项投资基金进行医药风险投资。

公司主要以自有资金通过WuXi pharmatechHealthcare Fund进行风险投资,投资对象多为医疗医药行业的初创公司。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不同领域,创新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变革性技术、医药健康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服务。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计投资项目52个,已投资标的的公允价值约21亿元,累计上升6.16亿元,2018-2019年期间,公司投资的华领医药(Hua MedicineLimited)、Twist Bioscience Corporation、Unity Biotechnology及锦欣生殖分别于港股、纳斯达克及港股上市。积极维系医疗生态圈各个环节,以庞大的综合服务平台加速医药产业链的完善,以深谙创新即医药之本的投资逻辑反哺初创型企业,助力整个生态圈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回报。

2.医药外包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外延并购是行业龙头迅速占据有利地位的必然发展路径

在新药监管环境日渐趋严,新药研发日趋复杂,医药控费的环境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来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协助各大药企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的医药外包服务已成为制药产业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全球医药外包服务产业在40多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了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产业。以肿瘤药\/孤儿药+Biotech为驱动力的本轮全球新药研发潮,给全球新药研发外包行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医药行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药企聘用医药外包企业意愿增强,外包渗透率提升驱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放大。从国内来看,我国近年来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随着药品监管改革不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变革持续深化,以及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归国和资本注入,中国创新药的发展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在国内大部分药企长期从事仿制药研发而缺乏创新技术及经验的行业背境下,企业从仿到创的转型将为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增长动力,而国内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更为医药外包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站在风口上的国内医药外包行业正迅速崛起。以国际巨头CRO及CMO公司的发展路径为例,我们认为行业内的重组兼并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头部企业将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通过收购合并加速业务范围拓展及产能建设,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平台持续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稳固行业龙地位。

2.1全球医药外包行业步入成熟期,外包渗透率提升驱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放大

全球医药外包行业崛起与医药市场发展及政策环境密不可分。1974年,昆泰创始人Gillings博士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办公室里承接多家制药公司的生物统计分析项目,这是医药外包行业的初次萌芽。80年代末,随医药行业的兴起,外包需求如春雨催生出了许多新成立的医药外包企业,医药外包行业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迅速发展。90年代,新药监管环境日渐趋严,新药研发日趋复杂,医药控费的环境下各大药企研发投入反而增加,协助各大药企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的医药外包服务已成为制药产业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全球医药外包服务产业在40多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了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产业。

新药研发费用持续走高与新药研发成功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药物研发热度不减,研发投入是医药外包行业繁荣的基础。因可筛选化合物减少、劳动成本增加、法规标准提高,研发试验费用上升,近年全球新药研发成本不断创下新高,新药研发成功率却不断下降。据Informa数据显示,相较上世界90年代1044百万美元的成本费用,21世纪初单个新药研发项目的成本费用已累计提升145.02%,达到了2558百万美元;研发成功率却由1970s的21.50%下滑至2010s的10.00%。2011-2017年,全球新药研发支出已从1360亿美元提升至1474亿美元,CAGR达1.35%。据Evaluate pharma预测,2020年全球新药研发支出将达到1598亿美元。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大药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研发实力,研发投入将是全球医药外包行业繁荣的基础。

药企内部研发转向高效率外包服务,渗透率提升驱动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放大。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 2017年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达到1041亿美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增速显著(2013-2017年CAGR=10.3%)高于新药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2013-2017年CAGR=4.3%)。在新药研发支出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医药行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外包研发逐步替代药企内部研发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式。

医药研发外包效率显著高于药企内部研发,药企聘用医药外包企业意愿增强,医药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药企将研发过程中的某些部分或阶段外包出去能够大幅缩短整体项目时间,提升研发效率。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在临床试验阶段,选择与CRO企业合作的项目完成时间要远小于无CRO企业介入的项目完成时间,整体用时节省34%(药企内部耗时共计368周,CRO介入耗时244周)。2013-2017年期间,在医药外包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医药外包业务渗透率已由37%提升至42%。医药外包企业内部分工明确,运营机制十分完善,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操作经验及资源,能够协助药企高效率完成新药研发项目,预计未来全球医药外包业务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持续增长。

2.2创新药研发进入黄金时代,国内CRO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成本优势显著,全球医药外包市场向中国等亚太地区转移。2015-2017年,北美和欧洲地区占据了全球医药外包市场的主要份额。亚太地区凭借低成本、充沛的高端人才等优势成为全球医药外包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区域。据Frost&Sullivan预计,2021年亚太地区市场规模将达123亿美元,CAGR 为20.3%。其中,中国在厂地、原材料及人力资源上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临床前和临床试验各阶段的研究试验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60%。国内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具有大量可充分参与药物研发的高端型人才。较低的投入成本与显著的工程师红利,使得中国成为技术及产能密集型产业——医药外包发展最有前景的地区。

国内新药研发环境改善,创新药上市进程加速。据火石创造统计,201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10119亿美元,新药占比63.1%;国内医药市场规模849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新药占比仅28.6%,远低于其他全球医药TOp5市场的新药占比,且新药多以进口药品为主。2011-2018年,国内1类新药临床申报、获批上市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环境显著改善,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支持政策正处于密集发布期,随着大量科技创新人才归国、资本注入,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国内创新药投融资景气度持续,创新药资金集聚优势凸显。据火石创造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VC\/pE融资案例数为639起,同比增长13.1%,小幅提升;VC\/pE融资规模达704.5亿元,同比增长101.7%,跃升显著。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热度持续上涨的环境中,创新药资金集聚优势凸显,2018年全年累计完成融资案例数达110起,占全年融资案例总数的17%;披露融资规模约235.4亿元,占全年融资规模的33.4%。据估算,截至2019年5月,国内创新药融资案例数量已超百件,融资规模已超两百亿元。我们认为未来3-5年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将持续高景气度,创新药融资规模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医药市场转型催生外包需求,国内医药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内企业开始逐步从仿制药研发和生产向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转变,国内研发投入增速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在国内大部分药企长期从事仿制药研发而缺乏创新技术及经验的行业背景下,国内医药外包服务市场具有巨大潜力。据南方所统计,2012-2016年,我国医药外包行业市场规模由326亿元上升至735亿元,CAGR达22.54%。预计2021年国内医药外包行业市场规模达1791亿元,将超过全球行业规模的10%,2017-2021年期间CAGR为19.50%,起步较晚的国内医药外包行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成为占据全球行业市场主要市场份额的国家,为国内医药外包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3他山之石:外延并购加速一体化平台构建,全面服务体系构筑行业龙头

两大收入过百亿美元CRO的发展路径:外延并购加速一体化平台建设,市场与服务范围的双重拓宽迅速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相较于较为分散的国内CRO市场,全球CRO市场集中度较高,以收入计2017年TOp6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56%。在早期,实验室集团(LabCorp)、艾昆维(IQVIA)等全球TOp10 CRO&CMO企业均以服务范围较小的单一服务起家,伴随全球医药行业精细化分工趋势的不断加深,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资金通过收购合并策略快速拓展业务及客户范围。2017年,实验室集团与艾昆维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已近乎三分之一(LABCORp 20%,IQIVA 18%)。

医疗诊断服商LabCorp于2015年完成了医药外包行业最大规模的收购,以61亿美元对Covance进行了收购,自此成为全球医药外包行业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仅以原Covance业务收入进行计算)。Covance于1968年成立于美国,主要提供实验动物相关设备,1972年公司收购毒性测试提供商Hazleton Laboratories并改名Hazleton,随后公司逐渐发展为美国最大的生物测试公司和生命科学实验室,可为药物、化妆品、农药、化工产品提供相关独立测试服务。之后,公司与临床服务公司Besselaar及SciCor共同成为康宁玻璃旗下的医药服务部门。1996年4月,康宁拆分了相关实验室和制药服务公司,组建了两家新公司Quest Diagnostics和Covance,Covance作为独立公司1997年1月在纽交所上市。公司上市后开始了不断的收购扩张之路,公司业务范围也逐渐从毒理测试扩大至药物发现、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生物标记物分析、市场咨询、CMC服务等。在长达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不断通过对外进行收购合并成为了全球服务范围最为全面的医药外包企业之一。

IQVIA是全球CRO&CMO行业的绝对龙头,全球现有约5万5千名员工,遍布100多个国家。其主要业务是为制药、生物技术及卫生保健行业企业提供商业咨询解决方案、药物研究与开发(CRO服务等)及商业化综合服务(CSO服务等)。Quintiles由Dennis Gillings博士于1982年创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在前10年的初始阶段,公司将业务逐渐国际化,分别在欧洲及亚洲设立了分支机构。在企业的发展道理上,昆泰不断通过收购合并其它企业来提升自己的研发、服务能力及市场占有率,仅以部分公开数据进行统计,1992-2016年期间,公司对外进行的收购合并事件超过了30次,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达到104.12亿美元,占据超过了全球行业市场的十分之一。

两大CMO龙头的发展路径:通过收购合并加速业务拓展及产能建设,全方位服务平台奠定绝对龙头地位。全球CMO行业集中度较低,TOp5企业市场份额总额仅16%。Catalent(康泰伦特)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的特拉华州,是美国最大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主要提供先进的药物传输技术、生物制品和健康产品的开发解决方案,曾参与过50%以上的美国FDA批准的新药项目的研及生产。Catalent的业务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当时的Cardinal公司收购了药物外包装业务领先公司pCI。并在之后的1998-2002年期间陆续收购了Rp Scherer、AutomaticLiquid packaging,Sppharmaceuticals等公司获得了全球领先的口服药物输送、吹灌封技术、无菌灌装技术、口服固体涂层技术,逐渐成长为CMO领域的龙头企业。2007年Cardinal CMO业务被收购后被独立出来,Catalent正式成立,自此利用自身资本优势走上了通过兼并收购不断扩大自身业务范围的快速成长路径。

龙沙集团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以生命科学为主导,在生物化学、精细化工、功能化学等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全球性跨国公司。2017年龙沙在全球雇佣14618名员工,在全球3大州建有29个主要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些大型医药公司通过利用过剩的产能提供生产服务,这是最初CMO服务的雏形,Lonza在当时的行业环境下利用ApI业务成功进入了CMO行业。1990-2007年期间,公司先后收购了一家捷克的生物技术工厂、CellTech Biologics、UCB生物产品制造部门、Cambrex生物产品和生物制药业务及Cambrex旗下生物试剂业务等。2008-2013年期间,在经济寒冬下,CMO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Lonza借机发动了密集的连续性并购,使得业务链向药物发现等前端延伸,同时继续扩大新型生物药的产能,成为了全球CMO行业不可撼动的生物制剂医药外包龙头企业。

不论是以国际巨头CRO公司的发展路径为例,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行业的重组兼并都为国内医药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头部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对外进行合并收购大肆扩张业务范围及服务规模,逐渐实现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布局并将业务拓宽至到国际市场范围内。以药明康德为例,先后对辉源生物、Crelux、RpG及pharmapance等企业进行收购,已然建立出了一套全面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服务、临床服务、工艺研发及生产的服务体系,成为了亚洲首家进入全球CRO市场TOp10的医药外包企业。

3.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是核心业务,CDMO\/CMO及临床CRO业务是未来业绩的主体增量

公司在核心业务中国区实验室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临床 CRO、CDMO\/CMO 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同时美国区实验室业务在器械检测业务逐渐恢复后增速也回升至正常水平。公司作为国内全产业链布局的全球CRO&CMO龙头,CDMO\/CMO服务项目从前往后的推动将成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在临床研究服务领域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我们通过对公司临床CRO业务区域、人员布局的拓展及 SMO 业务人员迅猛增长态势的观测及判断,认为后期随着公司临床前CRO订单的逐步转化,未来公司临床CRO业绩增长空间巨大。

3.1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全球领导地位,新盈利模式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维持稳定增长。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涵盖小分子化药的发现、研发及开发等各个阶段,主要分为小分子药物发现及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2018年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51.13亿元,同比增长24.09%,毛利率下降了1.60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汇率波动及限制性股票计划等导致成本增幅超过收入增幅;2019年上半年实现29.89亿元,同比增长23.70%。

3.1.1药物发现服务全球领先,DDSU收益共享模式赋予业绩高弹性

公司药物发现业务主要由研究服务部(RSD)提供,主要包括综合药物发现、化学服务、DNA编码化合物库、化学分析、生物学服务、肿瘤免疫学、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等业务,子公司Crelux对外提供基于分子片段的药物设计服务,子公司辉源生物则继续专注于以抗传染性疾病先导物开发为代表的一系列药物发现服务。据Frost&Sullivan披露,公司是目前全球药物发现市场份额占比第二的企业,具有非常强的全球竞争力,持续吸引大量海内外客户。

DDSU靶点覆盖全面,赋能全球药企。公司在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验最为丰富的小分子化学研发团队的领导下,为全球客户提供涵盖各种靶标和疾病领域的化合物发现及合成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公司DDSU靶点已全面覆盖六大疾病领域,共计约150个靶点。药物发现作为离岸外包业务,公司成本优势显著,叠加上丰富的项目经验及高效的管理,奠定了公司全球药物发现的龙头地位。药物发现作为离岸外包业务,成本费用要远低于海外CRO企业,而作为全球药物发现的龙头,丰富的项目经验及高效的管理为公司提供全球领先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DSU收益共享模式充分享受国内市场红利,赋予业绩高弹性。在国内市场,据公开资料整理,公司药物发现业务已横跨国内12个省市,累计为全国的30多家客户提供过服务。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已累计为中国客户完成65个IND申报,并获得45个CTA。其中2019上半年为客户完成10个IND申报,并获得11个CTA。在按照惯常服务模式收取研发服务费之外,公司还将获得成功项目产品未来对外授权收益的里程碑分成或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收入分成,2016年公司助力正大天晴药业将一款治疗乙型肝炎的创新药物的国际开发权许可给强生,正大天晴将因此获得共计2.52亿美元(首付款+里程碑),2018年公司也随之收到了该权益转让约1680万元的第二笔里程碑收入。据港股招股书披露,截至2018年9月底,国内综合药物发现服务的项目总数已达到119个,公司与生物技术公司在其财力有限的药物发现初期建立起合作关系,凭借出色的服务赢得众多此类客户的信任,在“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模式下挖掘此类项目的长期潜在价值。

3.1.2DEL技术降低新药研发门槛,持续吸引海内外客户为公司后端业务引流

持续跟踪前沿科学技术,纳入DEL技术加强药物发现实力赋能创新。2018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向外推出DEL技术服务,该技术是近年发展较为迅速的小分子化药筛选技术,凭借其成本低、耗时短、效率高等优势有望补充或取代传统的高通量筛选技术。DEL库搭建的过程大致为将每个化合物模块与一段独特序列的DNA在分子水平连接,进行DNA编码标记,基于这些标记,用组合化学的策略来大量合成百万级至百亿级连接有DNA序列的化合物文库。2006年,GSK以5500万美金收购praecis,并已成功运用该项技术找到两个可成药的分子并快递推进至临床。2019年5月22日,Amgen以1.67亿美元收购Nuevolution。据公开信息统计,全球制药企业TOp10已全部通过外部合作或内部研发方法利用DEL技术开展新药研发,TOp25中则已有22家,占比高达88%,DEL技术备受各大跨国药企青睐。目前公司DNA编码化合物库数量已经达到900亿的量级,相较于全球其它DEL分子库公司DEL库中的分子更具有独特的化学空间和结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构建化合物的大多数化合物单元——母核化合物是公司技术人员根据结构热度和成药性进行自主设计和定制合成的。

公司特色DEL技术服务显著降低新药研发门槛,持续吸引大量海内外客户。2018年,药明康德联手各大学术界学者\/机构搭建了全球首个公开的DEL技术共享平台——DELopen。该平台的目标是向学术界科研用户提供基因编码化合物库用于药物发现方面的研究,目前可免费提供含28亿化合物的DEL化合物库用于靶点筛选,加速推进DEL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2019年5月,公司对外推出“WuXi DEL中国赋能包”,与劲方医药、红云生物及上海奕拓三家本土生物创新药初创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助力中国First-In-Class创新药研发。2019年9月,公司推出了包含80亿个分子的自助式DELight试剂盒,使用者可根据产品手册自助完成靶点亲和筛选实验,公司完成后续的实验后会向客户反馈一份总结性报告(不包含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及DNA序列信息),用户可根据报告结果决定是否开展后续研究。DELight通过高性价比的服务降低新药研发门槛,使全球广大创新及创业者都能够受益于更前沿高效的新药研发技术,从而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在学术界,公司推出的全球首个DELopen平台将免费为学术界科研全球用户提供DEL筛选服务。在工业界,公司继向国内推出“WuXi DEL中国赋能包”后向全球推出DELight自助试剂盒服务,在药物发现阶段持续吸引广大海内外客户。公司系列DEL服务将促进全球产学研的高效转化,公司与大型跨国药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的同时持续吸引着全球处于早期阶段的潜在客户,不断为公司后端业务引流。

3.1.3完善分析测试服务产能建设,WIND平台持续强化板块间协同作用

公司分析测试业务由测试事业部提供,由药物临床前、药物临床及医疗器械测试这三台平台构成,每个平台的服务内容都涉及到分析、生物分析、DMpK及毒理学这四大服务模块(其中CDMO服务由子公司合全药业提供,医疗器械测试服务按照招股书、年报口径统计为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分析测试服务以支持IND\/NDA申报的打包形式或独立的形式进行提供。截至目前,公司测试事业部所支持的全球IND打包服务累计超过450项,全球NDA打包服务累计超过100项,公司是能够提供满足国际监管合规标准及保持行业领先服务效率的国际化分析测试服务提供商。

海内外同时布局分析测试服务中心,持续扩大产能建设满足客户需求。生物分析服务主要在上海、苏州及新泽西这三个地区进行,其中上海的生物分析实验室是国内第一家通过FDA、CFDA和EMA检验的GLp实验室;DMpK服务主要在上海、苏州、新泽西及南京这四个地区开展,厂房面积共计14.75万平方英尺,每周仅上海及苏州两地的实验室即可承接340+项实验;毒理学服务由占地3.17万平方英尺具有亚洲最大的安全测试设施之一的苏州毒理学中心负责。据公司港股招股书公布,公司还将在成都投入3.3亿元建设提供实验室测试服务的新研中心,在苏州投入1.8亿元进行扩建来缓和当前苏州药明产能满负荷的状况,在加州圣地亚哥投入2.098亿元建设生物学实验室来进一步加强美国市场的拓展,预计以上项目均将在2021年建设完成,公司产能将逐步释放。

WIND平台持续强化板块间协同作用,一体化服务助力全球新药研发。公司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WIND(WuXiIND)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新药研发及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2019年7月,公司测试事业部联合多个业务部门为博芮健小分子新药BrAD-R13提供了从药物合成到注册申报的全方位、一体化研发服务,更是首次帮助客户以电子申报(eCTD)形式完成了美国FDA的IND申请,实现了中美双报。eCTD电子化申报是未来药品申报管理的趋势,eCTD可实现申报材料由递交到审评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电子化,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电子化申报技术的推出将进一步加深公司一体化平台优势,加强公司各业务板块板块间的协同作用。

3.2CDMO\/CMO:早期项目逐步向后期项目转化,MAH制度提供增量空间

药明康德通过子公司合全药业向全球客户提供从早期工艺开发、研发生产、工艺验证到商业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服务。2015-2018年,公司CMO\/CDMO收入由12.67亿元提升至26.99亿元,CAGR达28.68%。2019年,公司CMO\/CDMO实现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42.03%。2018年公司CMO\/CDMO服务毛利率为41.55%,与去年相比下滑2.22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汇率的波动及部分远期合约损失金额计入营业成本。

3.2.1质量管理全球领先,技术优势奠定公司创新药CDMO龙头地位

cGMp资质认证,国内首个覆盖创新化药ApI及制剂业务的CDMO。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通过FDA、EMA等全球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原料药和高级中间体生产基地,是国内第一个通过美国FDA审查的化学创新药CMC(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研发和生产平台,国内第一家同时获得美国、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8国药监部门批准的创新药原料药和GMp中间体的商业化供应商。凭借成本优势,我国CMO行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但国内公司大多从事早期技术门槛较低的医药原料生产及中间体生产业务,合全药业凭借其后期阶段高超的生产工艺、全方位的质量管控体系以及符合cGMp的生产能力,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化药ApI及制剂服务的中国CDMO,并已获得多家跨国药企客户的认可。

基于公司全球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已先后通过了各大跨国制药企业304次以上质量审计,与全球药企TOp20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人均收入与人均毛利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随着公司核心技术的深耕及新技术的拓展,公司CDMO\/CMO业务人均产值持续提升。

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坚持高效绿色制药方针。在技术层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密集型CMO,CDMO是具有较强技术属性的技术与资本复合密集型行业。合全药业在多项难度较高的技术上具备丰富的经验,有效降低了原料药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产品收率的提高,能从源头上减少单位产品的三废排放和能耗,在环保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公司的绿色制药技术将会为公司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占得先机。同时,公司高附加值的技术输出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推进了全球众多创新药的研发及上市。仅在2018年期间,美国FDA批准的59款化学创新药中有5款是依托公司获批上市,中国NMpA批准的6款创新化药中有3款是依托公司获批上市。Cortellis数据显示,2018年年底全球在研的化学创新药总数约4300个,其中合全药业参与研发或生产的超过600个,占比超过10%。

3.2.2 早期项目向后期转化,产能升级打开成长天花板

订单储备充足,前期项目逐步向后期转化,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截至2018年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27.2亿元,较17年末订单提升约16.28%。临床后期与商业化阶段项目增长显著,2018年公司CDMO\/CMO服务项目所涉新药物分子693个,其中临床III期阶段40个、已获批上市的16个,临床后期与商业化阶段项目收入累计首次突破十亿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CDMO\/CMO服务项目所涉新药物分子超过800个,其中临床III期阶段40个、已获批上市的16个,已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公司推进“跟随药物分子发展极端扩大服务”策略,与多家中小型客户在临床前阶段就开始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早期项目逐步转化为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阶段的项目,助推公司CDMO\/CMO服务持续高速增长。

产能预备充足,新业务布局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合全药业在全球多地进行布局,持续加强国内外客户服务提供能力,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已于上海外高桥、上海金山、江苏常州、江苏无锡及美国圣地亚哥建设\/扩建生产基地。目前公司还可提供多种寡核苷酸及多肽类药物的研发及生产,服务包括DNA,RNA,Morpholino寡核苷酸(pMO)、多肽偶联物(ppMO)及多肽等。2019年上半年,公司启动了首个支持寡核苷酸和多肽类药物临床用药原料药cGMp生产的车间,并成功完成了第一个cGMp临床用药原料药生产项目,预计商业化规模寡核苷酸和多肽类药物原料药生产平台将分别于2019年底和202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3.2.3充分享受MAH制度红利,国内业务高速增长

MAH制度下CDMO业务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公司国内市场收入增长空间较大。在服务国内客户方面,公司是国内MAH试点开展后的首个支持获批创新药的受托生产商,2018年先后协助歌礼制药的丙型肝炎新药戈诺卫、和记黄埔的结直肠癌新药爱优特获批,目前公司还有11个MAH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据已公开信息,可查询到7个国内MAH项目)。随着国内市场转型,国内药企对具高技术附加价值的生产服务的需求正日益增长,特别对于许多传统仿制药企业和新兴的Biotech公司,团队在资金、设备及人员等事项上都无法跟进,MAH制度的落地实现了研发与生产的分离,确保创新团队药物研发进度的同时为国内CDMO行业带来了巨大增长空间。市场的迅速转型也将改变过去国内生产外包行业以传统低技术含量CMO业务为主的格局,具有高技术壁垒的CDMO业务的渗透率将持续上升。

2016-2018年期间,公司CDMO\/CMO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收入持续上升的同时,国内市场CDMO\/CMO收入占比也由12.14%迅速提升至了14.83%。未来随着公司MAH项目的逐个推进,CDMO\/CMO服务收入将快速增长。

3.3临床CRO及其它CRO服务:SMO业绩逐步兑现,临床CRO是公司未来长期增长引擎

公司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服务(CDS)和现场管理服务(SMO)。截止2019年上半,公司CDS团队拥有超过850人的专业临床试验服务团队覆盖在全球60多个主要城市;公司SMO团队拥有超过2200位临床协调员,分布在全国超过120个城市的900余家医院提供临床中心管理服务。2015年4月后,大分子生物药业务的剥离致使2016年相关收入的减少。2016-2018年间,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收入由2.06亿元提升至5.85亿元,CAGR达68.35%。2019H1实现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104.22%(剔除并购带来的0.84亿元收入,同比增长67.68%)。

3.3.1 行业规模空间大,公司临床CRO业务增长高潜力

全球临床CRO一片蓝海,中国临床CRO市场发展最为迅速。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中耗时最长、花费最高的环节,通常占据新药研发过程中50%以上的时间和费用,临床试验阶段的效率提升将促进新药研发整体效率的大幅提升。在新药研发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作为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研发阶段,临床试验逐渐成为新药研发各阶段中外包渗透率较高的阶段。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3-2017年期间,全球临床CRO市场规模已由218亿美元增长至302亿美元,CAGR达到8.5%。2017年临床CRO在全球CRO市场中占比也提升至了68%,是CRO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业务子单元。与全球市场不同,起步较晚的中国临床CRO占比仅为53.8%,但增势较为迅猛,2013-2017年期间CAGR高达23.1%。据Frost&Sullivan预测,未来国内CRO市场的CAGR仍将达到24.3%,规模将增至145亿美元。我们认为国内药品市场的转型和国内新药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将催生出更多的临床服务外包需求,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迅速扩大。

海内外并购加速临床业务拓展,公司临床CRO业务成长潜力巨大。在国内市场,公司持续扩展临床CRO及SMO业务。2007-2017年期间,收购了上海杰成及上海津石,并先后成立了上海康德弘翼及成都康德弘翼。同时,为快速加强临床服务能力,公司还在成都建设了临床中心,目前成都I期临床中心现已通过“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 的验收,的计划床位数量为117张。在国际市场,公司通过收购RpG获得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收购pharmapace布局数统业务。2017年10月,药明康德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的拥有19年运营历史且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的综合临床CRO企业RpG,此次收购从战略上提高了公司在美国和全球的临床研究能力,特别是针对日益增长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中美创新药双报。2019年5月,公司正式收购美国临床研究服务公司pharmapace,此次收购标志着康德弘翼的全球化部署和国际多中心临床服务再次迈向新格局,可离岸外包的数据统计业务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增量。未来公司将分别筹集1.687亿元、1.68亿元用于SMO临床研究平台扩展及成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全国临床研究监察网络的建设,预计于2021年完成。基于公司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未来随着公司海量临床前项目的推进,部分项目将通过公司一体化平台的孵育而步入临床试验阶段,公司临床CRO业务有望逐步放量。

3.3.2 SMO业务发展迅速,津石跻身为国内一线服务商

国内SMO行业起步较晚,公司收购上海津石后开展SMO业务。上世纪90年代末,在少数临床试验比较活跃的医院开始出现临床研究助理,大多为退休护士承担CRN\/CRC的工作,但并没有类似于SMO的企业参与到新药临床试验工作中。直到2008年,国内公司开始模仿国外的SMO开展部分业务,即组建了以人力派遣为主的CRC团队参与试验,并在报价、管理、培训等商业模式上搭建了沿用至今的中国SMO的基本框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IQVIA、泰格、润东、药明康德、博诺威、亿灵等CRO都各自成立了自己的SMO部门或SMO子公司。其临床试验项目主要来源于跨国制药企业,尤其是MRCT。2015年,“7·22”事件发生以后,国外及国内制药企业的新药临床试验均开始聘用CRC。

人力密集型SMO服务已成为公司临床服务业务中最具竞争力的业务,据CRC员工数估计公司SMO收入在2. 47-3.16亿元之间。SMO是一类人力密集型的企业,主要产能瓶颈在于CRC员工的数量。据公开信息整理,药明康德子公司上海津石以2200位临床协调员的数目成为当前国内规模最大一批SMO之一,其余分别为普蕊斯(1800)、泰格医药子公司思默医药科技(1000+)、康龙化成战略合作伙伴联斯达(1000+)等公司专业CRC人员规模已达到千人级别的SMO企业。2018年,泰格CRC人数预计在1000-1500之间,SMO业务收入2.06亿元,对应人均收入为13.73-20.06万\/人;公司2018年CRC人数为1800,以具有相近市场竞争力的泰格的市场报价为准,预计公司2018年SMO业务收入在2.47-3.61亿元之间。

3.4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业绩持续增长,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潜力较大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有序发展,2019H1业务逐步放量。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2015-2018年,公司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由7.04亿元提升至12.04亿元;2019H1,公司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29.98%,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业务增速均较去年明显改善。2018年毛利率较2017年下滑11.87个百分点,公司2018年收入增速与毛利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有:(1)2017年同期一次性短期大项目的完成;(2)2018年一家主要战略性客户被收购后改变检测外包策略;(3)公司加大对美国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研发和生产等业务的投入,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及技术人员招聘,各项成本上升。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及利用率上升,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回升至26.85%,未来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3.4.1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正处于培育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全球细胞于基因疗法外包市场份额占比第四,美国市场第二。细胞疗法是指以CAR-T为主的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的新型抗癌疗法,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从而获得预期疗效。2017年,全球首批细胞与基因疗法产品在美国上市,即FDA批准的两款CAR-T产品KYMRIAH(诺华)和YESCARTA(Gilead),以及一种基因疗法LUXTURNA(Spark)。从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来看,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是医药外包细分市场中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子领域,CAGR达到了23.2%。2017年公司细胞与基因疗法收入分别占全球及美国市场的8.1%、18.2%,是全球、美国市场上份额占比分别排名第四及第二的医药外包企业。公司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包括溶瘤病毒及CRISpR细胞等早期至后期至商业化阶段的工艺与分析开发及生产。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为21个I期临床阶段及9个II\/III期临床阶段细胞和基因治疗项目提供CDMO服务。

抓住市场先机,中美两地细胞和基因疗法产能建设升级。相比传统药物,细胞和基因疗法毒副作用小,靶向精准,蕴含巨大的发展前景。以CAR-T疗法为例,目前主要由中美地区引领发展。截至2019年5月,全球CAR-T治疗临床试验登记项目共计507项,主要分布在中国和美国,分别占试验总数的44.2%和36.7%。2019年上半年无锡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生产基地正式落地,包括美国费城基地在内(20000m2),中美两地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生产基地产能建设已超过33000m2。预计到2020年,总资本投入为8.43亿元的cGMp细胞及基因治疗工厂也将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该领域的生产能力。在不到8年的时间内,公司迅速培育新业务抢占市场先机,在全球一线市场中跻身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商,持续吸引海外及国内客户。随着产能的布局建设的完成,凭借自身良好的口碑,未来公司业绩将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这片蓝海中获得突破性的增长。

3.4.2 积极布局医疗器械检测业务,由美国子公司开展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在2013-2017年期间,美国的医疗器械检测市场以8%的CAGR增长至2.84亿美元,预计在2017-2022年期间,这一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6%,规模将增至5.87亿美元。公司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器械外包服务,主要包括无聊挑选和评审、产品效用和物料性能、物料性能、风险评估、生物相容性、毒理、消化\/弱化验证、包装完整验证、原材料认证和释放测试等服务,目前该业务主要子公司AppTec负责。公司通过整合及加强管理销售团队、积极拓展新客户群体并有效提升客户签约成功率、以及抓住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大幅提升医疗器械认证规范的标准和限制条件的机遇,推动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4.收入盈利预测

1)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全球药物发现业务渗透率持续上升,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全球排名第二的药物发现服务商,在启东等地加大产能建设的同时,不断纳入DEL等新技术拓宽客户面,药物发现业务渗透率的提升及公司市占率的提升将驱动公司药物发现服务收入稳定增长;近年公司积极发展分析测试服务,基于公司的一体化平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药物发现服务不断为后端业务引流,公司分析测试服务收入快速增长。预计2021年公司在成都、苏州、美国圣地亚哥等地建设的小分子研究中心、生物等效性服务、生物学服务等项目将相继完成,人员的提前布局及新业务的市场拓展等事项将增加一定的成本。

2) CDMO\/CMO:国内CMC业务发展相对较晚,过去公司凭借全球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大批量的海外订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品牌的知名度及先进的工艺技术将在维持海外客户的高粘性时吸引大量国内转型创新的企业。同时,随着海量早期项目向后期的转化,单个订单规模也将快速提升。我们认为在未来的2~3年内,项目的向后转化与国内客户数量的攀升将成为公司CDMO\/CMO业务的核心驱动力,预计业务增速将在30%~45%之间,规模化效应下毛利率将快速提升。

3)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相较于公司其他主营业务,美国区实验室服务还处于培育阶段。基于公司在中美两地不断扩大的产能建设,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中美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市场的逐步成熟,公司该块业务收入将有所提升,预计增速在20%~25%之间,业务盈利能力也将随着业务项目经验的积累而逐步上升。

4) 临床CRO及其它CRO服务:国内临床医药外包行业集中度较低,我们预计在未来2~3年内一批可提供高质量服务且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将站稳头部地位,占据掉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国内临床CRO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基于对公司临床CRO业务区域、人员布局的拓展及 SMO 业务人员迅猛增长态势的观测及判断,我们预计2~3年内临床CRO及其它CRO服务收入增速将达到40%以上,该业务将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长期引擎。

5.风险提示

Ø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不断增长带来的药物研发服务需求上升,客户研发预算增加以及研发外包渗透率上升,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如果未来全球医药市场增长速度放缓,导致药物研发服务需求下降,客户研发预算减少或者研发外包渗透率下降,将对公司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Ø科研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客户十分看重具有知名医药或生物科技公司任职经验且受过西方教育的科研人员,因此该等科研人员在业内备受青睐,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如未来不能在吸引、激励、培训或挽留优秀科研技术人员方面保持竞争力,可能会导致科研技术人才流失,从而对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Ø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由于业务性质,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会接触到客户拥有的大量知识产权,因此公司通常需要与客户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并负有保密义务。一旦发生客户知识产权纠纷,公司可能承担违约责任。并可能损害公司的声誉,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Ø汇率风险

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全球制药企业、生物科技研发公司和科研院所,营业收入主要以美元计价。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度波动,发行人以美元计价的营业收入折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将随之大幅波动,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Ø服务质量风险

公司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向客户提供的成果主要是实验数据和样品,上述实验数据和样品是客户进行后续研发生产的重要基础。如果公司未能保持高水平的服务质量,提供的实验数据或样品存在瑕疵,导致客户后续研发生产失败,不仅可能面临违约赔偿,还可能由于声誉受损而使客户流失,从而对公司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网友:毛铝亥:“你侵入一个贵族的领地,是对我们家族的挑衅,我们完全可以将你击杀,你死也是白死。
网友:于枫:落在入口处。
网友:黎湍针:可惜,这六脉中,只有三脉是属于《五相封禁术》,看来还得等等些时日。
网友:赵洪:早就是差一步便是究极。
网友:张宛俞:站在舟头,他一念循着源世界的无数空间粒子,瞬间便弥漫笼罩了整个家乡源世界,他看到了一处处,看到了剑主、石老怪、天愚老祖、刀皇,还有妻子余靖秋、儿女东伯玉、东伯青瑶他们……
网友:刘冽:忽然脸色微变。
网友:姚围笼:“金霄老祖身为神界五凶,极为凶戾。
网友:刘芩驰:分别扑向了一条云路。
网友:孙艮:可对甲铠依旧毫无威胁。
标签: 亚洲美女图
相关文章
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
 项目英语

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 项目英语

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生态圈,这里有药明康德公司深度报告:药物发现外包全球龙头,打造创新[详情]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槽点多多,是什么支撑我看完了最终季?
 操蛇之神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槽点多多,是什么支撑我看完了最终季? 操蛇之神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槽点多多,是什么支撑我看完了最终季?,这里有《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槽点多多,是什么支撑我看完了最终[详情]

听到巨大响声,美制军机在空中坠落,7死8伤很悲惨
 植物大战僵尸2音乐

听到巨大响声,美制军机在空中坠落,7死8伤很悲惨 植物大战僵尸2音乐

听到巨大响声,美制军机在空中坠落,7死8伤很悲惨,这里有听到巨大响声,美制军机在空中坠落,7死8伤很悲惨的图片,听到巨大响声[详情]

佳节逢重阳,敬老、登高、赏桂、再来一席地道宁波海鲜贴贴秋膘可好?
 优衣库3分钟不雅视频

佳节逢重阳,敬老、登高、赏桂、再来一席地道宁波海鲜贴贴秋膘可好? 优衣库3分钟不雅视频

佳节逢重阳,敬老、登高、赏桂、再来一席地道宁波海鲜贴贴秋膘可好?,这里有佳节逢重阳,敬老、登高、赏桂、再来一席地道宁[详情]

跟范爷分手半年后的李晨,被曝疑似交往富家女,网友们不淡定了
 祛痘精油

跟范爷分手半年后的李晨,被曝疑似交往富家女,网友们不淡定了 祛痘精油

跟范爷分手半年后的李晨,被曝疑似交往富家女,网友们不淡定了,这里有跟范爷分手半年后的李晨,被曝疑似交往富家女,网友们不[详情]

contact us

Copyright     201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